close

 

  今天對我來說是一個有點崩潰的一天,面試失敗,經期第一天,本來想甚麼都不做過一天,但是看到剛買回來的「在咖啡冷掉之前」,突然很想鑽進溫暖的被窩,喝熱水,抱著痛痛的肚子,看一本書。

 

  我覺得整體的故事架構,電影版和小說版並沒有太大的差別,電影版為了讓故事完整性高一些,人物特色明確一些,所以做了一些人物的刪減,小說則是因為故事原身是舞台劇,所以一些細膩的人物心理描繪比較少一些,但是整個故事的核心,各個故事的感覺都有很好地描繪出來,我覺得電影導演很厲害。

 

  小說版本的「計」這個角色我很喜歡,是一位活的很率真、很認真、很可愛的女性,最後母女篇的主角也是她,身為一位難產的媽媽,到未來看自己的女兒,這個角色的形象描述讓我想到電影版的妹妹,大大的眼睛,笑起來很真誠的感覺,能夠溫暖地同理每一個客人,替他們哭、替他們笑,真的是很靈魂性的角色,很可惜在電影版中沒有出現。

 

  倒是「蒔田數」這個角色在小說中滿影薄的,但是這也是她的人物特色,原本我覺得電影版的有村架純演的不太好,可是如果是這樣一個比較淡薄、跟人很有距離、沒有甚麼存在感的角色的話,感覺就可以理解了,所以電影後面母女篇會給人一種爆發力不夠的感覺,也能說是她在前期把這個角色演得很好吧,而作為靈魂的媽媽,也沒有在電影中跟數堆積出足夠的感情和回憶。

 

  小說裡沒有解釋幽靈是誰,小說裡的幽靈也比較生動一點,會瞪人、會怨念、會叫人走開,滿有趣的XD

 

  在電影版裡我最喜歡夫婦篇,夫婦篇的演員把那種夫妻間一起生活很久的默契、不捨、對對方的愛呈現的太好了,所以我在看小說時常常浮現電影畫面,導致有點分心。

 

  所以小說版裡我最愛的是母女篇,計這樣天真、活得很樂天的人,因為知道自己的身體無法負荷這次生產,知道會見不到自己的孩子,對孩子很抱歉,媽媽只能把你生下來,沒辦法陪伴你成長,你會幸福嗎?會不會恨媽媽,的這種沉重的情緒,和她的性格呈現很大的反差,所以更讓人難受。原本很直率,想到甚麼說甚麼的計,因為愛自己的孩子,反而想說的話說不出來,任由自己負面的,愧疚的想法奔騰,最後自己想說的話差點沒說完就走了,很令人心疼,還好,美紀身邊有很多愛她的人,愛她媽媽的人,讓她成長的很幸福,就算媽媽不在也傳承了媽媽樂天開朗直率的性格,真的是太好了。

 

  最後是一點我的私人心得,我自己在看小說時,一直很羨慕計,很想成為她這樣的人,所以一直在研究她的想法和說話和與人相處的方式,想著想著,突然發現,我好像一直在很羨慕別人的性格,一直在模仿別人,沒有喜歡過自己,所以最近在面試的時候,好像把自己的過去攤開給別人秤斤論兩的審視,然後發現原來自己如此一無是處、沒有一個特點是值得別人錄用我的,並且對自己真的能做的好嗎,非常的沒信心,今天看完這本書療癒自己之後,決定開始一個只有優點的履歷行動,把好的自己找出來看看,然後學習不要一直羨慕別人,再度感謝這個故事治癒了我,讓我有力氣繼續往前走。

arrow
arrow

    RichP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